今年春節拜年、搶紅包等民俗活動搭上了社交網絡平臺,傳統活動穿上了“數字時代的外衣”,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今年過年,你是否參加過這些網絡民俗活動?
除夕到大年初一16時,
超過500萬人參與了微信搶紅包
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
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
平均每分鐘有9412個紅包被領取
除夕夜零點時分,一分鐘2.5萬個紅包被拆開
幾千名用戶在一社交網上拿到了最高的4990元紅包。
關鍵詞:網絡紅包
在年前,網絡上掀起了一股“發紅包”、“搶紅包”的熱潮。支付寶和微信甚至打起了“紅包大戰”,并延伸至網絡互動平臺“來往”、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站上。數據顯示,除夕到大年初一16時,有超過500萬人參與了微信搶紅包,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
除夕夜
數百萬人網上搶紅包
過年前,搶紅包的活動就已經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也因此在一些社交網站上誕生了不少專門搶紅包、發紅包的“土豪群組”。網友“愛丁堡119號”透露,自己通過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微信紅包群,里面的人大都互相不認識,卻因紅包結緣。“每天都有好多不認識的陌生人在這個群里派發紅包,大家都可以搶。有個土豪朋友每天晚上8點都會派發10個紅包,每個里面裝100元,群里搶得不亦樂乎。”
根據微信官方數據顯示,除夕夜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達到482萬,最高峰出現在零點時分,瞬間峰值達到一分鐘2.5萬個紅包被拆開。據一組最新的數據顯示,除夕到大年初一16時,參與微信搶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平均每分鐘有9412個紅包被領取。網絡紅包發布者通常會選擇一次性派發總金額為100元的多個紅包,參與網絡紅包活動的網友有五分之一都搶到了10元到50元含金量不等的紅包。
除了微信之外,支付寶、來往、新浪微博也推出了類似的紅包活動。如來往收錄了幾十條常用的祝福語作成彩蛋,如“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等,只要用戶發送的信息中包含這些祝福,就會觸發紅包程序,來往隨機給用戶贈送新年紅包。據介紹,過年期間大多數拜年用戶拿到的紅包金額在40-100元之間,有幾千名用戶拿到了最高的4990元紅包。
匯款
派發紅包新方式
記者昨天獲悉,上海速動市場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電子紅包”正成為春節新時尚,成為當下最為流行的現金饋贈方式之一。
這項調查顯示,在中國,曾收到過匯款的受訪者中,超過一半(58.3%)的人士更希望將收到的“電子紅包”直接轉入銀行帳戶。有趣的是,過去一年間,男性(56.8%)比女性(38.5%)更容易收到新年“電子紅包”。據悉,此次調查共有672位來自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受訪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參加。
調查還發現,當人們收到匯款作為禮物時,最常見的原因是春節紅包(47.9%)。排在其后的為:生活費用(45.7%)、生日禮物(42.0%)、婚嫁禮金(29.8%)、添丁賀喜(26.9%)。
與這一新興的電子化趨勢相反的是,受訪者表示,在不考慮自身經濟能力的情況下,他們在收到“紅包”后,更愿意通過傳統形式表達謝意。他們最喜歡的四種答謝方式包括:自己做一頓家宴、邀請對方一起過年、奉上親手包的餃子和寫信。
關鍵詞:煙花
昨日下午3點,看到主城的汽車逐漸多了起來,易女士才打開了自己位于北濱路的煙花爆竹臨時銷售點門面。不過,來來往往的車輛基本上都沒停下來,更沒人前來詢價購買她的煙花,“看看晚上怎么樣了”。昨日是2014年春節假期的最后一天,重慶晨報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個煙花爆竹銷售點。結果記者卻發現,幾乎所有的銷售點大門早上都是緊閉的,直到下午才逐漸有店鋪開門,但少有人問津。這一現象也幾乎是整個春節期間煙花爆竹銷售的真實寫照。
攤販稱銷售量少了四成
昨日中午時分,位于南濱路的一個煙花爆竹集中燃放點前,幾位年輕小伙子買了串火炮,也讓攤主老王終于開張了。老王擺攤賣煙花已經好些年了,他明顯感到,這兩年的生意不好做。按照他的推算,去年自己的攤位賣出的煙花比前年少了近兩成,“最后還是朋友來‘消化’的。”而今年的銷售量更是比去年下滑了40%左右。
在南岸區某小區經營煙花爆竹有兩年的秦先生今年沒再申請銷售牌照,因為去年的銷售下滑了近3成。他今年從其他幾個老伙計那里得到的消息,今年的銷售量比去年還少了3、4成。不少攤販只寄希望于大年十五前的這段時間,希望能“回本”。